4月28日,全球疫情惊现两个百万:
总确诊人数突破300万,美国确诊者超越100万。
非常吓人的数字。
想想,中国出现8万确诊者,就已经草木皆兵了。
那300万是个什么定义?细思极恐。
昨天下午钟南山说:不少国家处在高危状况,中国目前的重点是防境外输入,仍是举步维艰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甚至愈加艰难。
不少网友都快哭了:这疫情什么时间是个头儿啊!
这可能是全国人的疑问。
大家中国人历程过非典,而非典有明确的结束时间。
我到今天都还记得,当年非典疫情宣告结束,大家解除隔离欢庆胜利的场面。
所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不少人也下意识地等着那一天。
等着官方宣布“从今天起,疫情结束了,你们自由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然后大家欢欣激励,尽情去耍。
但,这次显然不同。
大家非常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至少短期内不会。
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是,海外疫情不过去,中国疫情就过不去。
那海外疫情什么时候过去呢?
全球大多数专家的看法都是:至少得明年。
毕竟目前不少欧美国家还在高峰。非洲那边甚至才“刚最初”。
世卫组织估计,“在将来六个月内,非洲国内的确诊病例或许会增长到1000万。”
昨天美国顶级专家福奇还说,“几乎确定新冠肺炎疫情还会来第二波,而且可能比第一波愈加致命。”
你说可怕不可怕。
你说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不少人可能注意到了,前不久,中央明确表示: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正常的状态。
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信号。
意味着大家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筹备了。
那样,在“疫情正常的状态”的状况下,大家如何过日子呢?
以下7个问题,应该是你想了解的。
口罩还需不需要戴?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认识一下中国现在的状况。
大家目前国内的病人已经极少,但由于海外的感染者一直连绵不绝,国内就一直没办法变成一片净土。
截至4月28日,大家已经连续22天出现新增当地确诊病例。
“当地确诊病例”,就是一直生活在国内的病例,他们不是从海外回来的,但可能是被海外回来的感染者传染的。
近期哈尔滨“1传89”的案例,就非常典型。
一个美国回来的女孩,到家就隔离了,检查好几次都是阴性。
隔离期满,还是阴性,就解除去隔离。
结果她其实是个感染者,已经传给了同楼的邻居。邻居女孩又传给了男朋友、母亲、母亲的男朋友。
然后母亲又出去聚餐,传染了朋友一家。
朋友生病,去医院,又传染了多位大夫和病人。
就如此传传传,目前已经89人感染,其中21例是无症状感染者。
所以,这个新冠肺炎病毒啊,它实在是太太太狡猾了,一次次地突破大家的想象。
它的潜伏期超级长。
感染者还可能是无症状。
有症状还常常测试不出来……
这就让大家老百姓特别难办。
譬如你乘公交,或者在公司上班,你非常难了解身边那个人是否跟海外回来的人吃过饭,是否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还在潜伏期,是否感染了没测试出来……
所以大家也还是不能不防。
当然,毕竟海外回来的人极少,感染者又更少,大家目前应该是处于一个“不可以放松,也不必过分紧张”的中间状况,做好必要的防护就能。
口罩需不需要戴?
假如你想,一直戴当然是最好的,反正没坏处,还能防雾霾、不化妆,甚至提升颜值。
而假如你非常不喜欢戴口罩,那就要分状况了。
张文宏的看法是:
户外人少的地方,戴口罩毫无意义,可以不戴。
室内人多密集的地方,应该戴。
飞机地铁公交车这种地方,绝对不要和身边的人一块摘口罩。他没戴的话,你要戴。
不需要非得戴医用口罩,普通的普通口罩也行。
可以和亲戚朋友聚会吗?
最好不要。
防范新冠肺炎病毒的最大原则,就是:人和人维持距离。
没事儿别往一块凑,凑一块也别口沫横飞地聊,病毒就非常难找到你。
但你如果非得今天跟这帮人聚,明天跟那帮人聚,那……你不感染哪个感染。
用张文宏的话说,就是“瞎混是最大的风险”。
之前美国疫情爆发,而民众抗拒戴口罩,并歧视戴口罩的人。
在美留学生问张文宏如何解决。
张文宏说,你只须跟其他人维持一米五的距离,不戴口罩也问题不大。当然,这是正常说话的距离,吵架不可以,吵架的话,五米都不够,得六米。(这是一个藏着笑点的要点)
所以,疫情正常的状态将来,大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跟其他人维持距离”。
跟人维持距离,就是跟病毒维持距离。
大家家楼下有一面墙,不少老人喜欢在那晒太阳。
老太太们晒太阳,都会凑一块,东父母西家短地聊得很热烈。
而老头晒太阳,一般就一人一个小板凳,安安静静坐一排,大家都不搭理哪个。
大家要学习老头好榜样。
可以出去吃大餐吗?
一家人完全可以。
平常就是这几个人一块吃饭,出去还是这几个人,那就基本没问题。
在家吃也是吃,出去吃也是吃,差别不大。
假如吃熟食,员工又戴口罩,病毒基本是没传播空间的。
但,很不倡导跟家人以外的人吃饭。
顾客啊朋友啊亲戚啊同事啊,能免就都尽可能免了吧。
还是说,哪个也不了解哪个是怎么回事,哪个传给大家都不好。
想交流感情,可以多聊聊微信,打打电话,实在不可以视个频,都挺好,不必非得冒着生命危险大吃大喝。
假期可以出去耍吗?
可以。
疫情正常的状态将来,大家也得出去活动活动。
要不这一年两年疫情都过不去,每天在家憋着,还不能憋疯了。
但目前出去玩,和以前不同。
以前可以不管不考虑,目前需要多留点心。
谨记两个字:灵活。
尽可能往人少的地方去。去什么地方看到人多,就换个地方玩。
不要今天想爬黄山,拼死也要爬黄山,人山人海挤成粥了也需要爬黄山。
大伙灵活地疏散开,自觉地维持距离,分头高兴耍,是最安全最开心的方法。
没钱如何解决?
全民抗疫三个月,中国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些巨大冲击,一季度下滑了6.8%。
这么大幅度地往下掉,改革开放以来还是头一回。
万万没想到系列。
与之相伴的,是不少人收入大受影响,甚至直接失业。
不久前,招聘网站BOSS直聘突然崩溃,据了解就是由于求职者太多致使的。
调查显示,中国大概有一半的城镇家庭,积蓄最多只够保持三个月的生活。
而疫情爆发到目前,正好3个月,也就是说,假如疫情期间都没收入,有的人目前就得借钱吃饭了。
之前不少人都盼着疫情过去,迎接一波报复性反弹,大赚一笔。
可哪个了解,疫情晃晃荡荡进入了正常的状态,报复性反弹没有了。
而且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钱可能都不太好赚。
那大家如何解决?
我感觉有两点:
第一,节省一点,紧紧腰带过日子。
经济不好的时候,降薪、失业都是没准的事,所以还是得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灵活一点,别太教条。
别感觉我是做外贸的,我就只能在家坐等外贸业完全恢复。
那你可能一两年都等不到,直接饿死。
这次疫情,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外贸旅游等行业都遭到了非常大冲击。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电子商务、快递、在线学习、远程问诊、医疗用品等等行业都大幅攀升,用工短缺。
所以,必须要灵活点。
要掌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做好筹备,伺机调整。
环境是死的,人是活的。
旅游不好干了,琢磨琢磨电子商务怎么样?
线下培训不可以了,转到线上培训行不可以?
线下门店没买卖了,开个网点尝试一下?
据了解疫情期间,有个小伙子转行做口罩,一家伙赚了上千万。
这个成功非常难复制,但这个思路值得借鉴。
人应该了解变通。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广。
开学、考试、会议、大型活动……
如何解决?
“不扎推”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的麻烦。
由于上学啊、考试啊、开会啊、各种活动啊都是聚集性的。
不可以扎堆,就意味着不少事情大家都做不了。
疫情高峰时,大家国家取消了所有聚集性活动。
而目前疫情进入正常的状态,能不能适合放开一点点呢?
看得出,国家还是很很小心的,除去零星的开学,现在只定了两件事:
大家国家每年非常重要的会议——两会,定在5月22日召开。
每年非常重要的考试——高考考试,定在7月7日进行。
就这两个。
其他的,中考啊,专升本啊,广交会啊,大多数学校开学啊……也都是尤为重要的事情,但都还在观望。
所以,大家还要维持耐心。
也别信什么小道消息。这个时间表那个时间表,都是谣言。
由于这类事,只须定下来,就必然会第一时间公告大伙的,没瞒着的必要。
假如没公告,那肯定就是还定不下来,中央都不了解,就不要说隔壁大妈了。
所以尽管有的事确实非常急人,但大家唯一能做的,只有等。
维持平时心,做好长期筹备,耐心等。
疫情如何才算真的结束?
“疫情正常的状态”要正常状态到什么时候?
有两个重点:
一是所有新冠病人都治愈了,新冠肺炎病毒彻底不见了。
短期内这个可能性为零。
钟南山说了,新冠这个病是不可能铲除得一干二净的,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与人类共存。
大家之前也曾指望夏季到来后,病毒被高温灭掉。
但张文宏说了:别太指望这个,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可能要在50℃环境下才会失活,除去赤道区域,其他地方达不到这条件。
所以,彻底消灭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了。
那就只能寄期望于第二个重点:疫苗。
疫苗出来,大家就不怕了。由于病毒即使存在,也成了渣渣,奈何不了大家了。
那疫苗什么时间上市呢?
目前美国和中国都在奋力研究,也都有非常不错的进展。
但疫苗这东西实在太复杂也太敏锐了,研发是一个很很很缓慢的过程。
综合各方说法,最快也得九个月,慢的话,得两年。
这还要是在所有顺利的状况下。
万一疫苗出来,病毒又变异了。那还要重新再来一遍……
而且研发出来将来,再批量生产,再打到每一个人身上,又需要不少时间。
所以这里就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疫苗出来日,就是抗疫胜利日,而疫苗一定会有些。
坏消息是,大家还要等很长时间很长时间很长时间……
最后
做好筹备,迎接不确定的生活
总之,“疫情正常的状态”,是一个中间状况。
既不像疫情紧急期那样紧张,也不像以往没事儿时那样放松。
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可能都要过一种“不确定”的生活。
不少事情,都是三个字:未必,不好说,不了解,非常难讲……
大家需要要同意和适应这种“不确定”。
然后灵活地随时调整我们的决定。
你可能注意到了,我反复提到“灵活”这个词。
是的。
当生活变得不确定,大家就需要学活灵活机敏、随机应变。
包含“戴不戴口罩”这种小事,也包含“工作何去何从”这种大事。
当然,不管疫情对你导致了什么样的影响,咱都尽可能别抱怨,也别沮丧,有条不紊、精精神神地把日子过好。
由于抱怨毫无用处。
更由于即使疫情遥遥无期,生活依旧有不少美好。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