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无助妈妈跟她儿子的故事。非常容易见到,但足以提醒那些一直非常忙的爸爸妈妈。下面为这位妈妈的自述:
当初没计划要生小孩,但孩子不期而至,流了不舍得,咬咬牙就生下来了。当孩子6个月时由于有项目,就让婆婆把孩子带回老家断奶,三个月后奶是戒掉了,但孩子被抱回来后满脸冷漠,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让我抱。想想他被抱回老家的头一周不吃不喝、只不过一个劲儿地哭找母亲,每当想起都心痛。
当孩子2岁那年,因为工作重压大、心情烦躁,没日没夜地跟孩子的父亲吵架,每次吵架,儿子一个人在墙角浑身颤抖却又不敢哭,就像一只无助的小动物。当时全部注意力都在工作上,对孩子也没多大的愧疚,总感觉钱赚够了,孩子就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3岁那年,我的事业进了一个台阶,但工作也更繁忙和重压也更大,几乎天天晚上10点才回家。在我当时的眼里,孩子非常叛逆,故意跟我作对不愿睡。某天临睡前孩子把被单洒湿了,我生气对孩子吼:”只能气人,生你出来有哪些用?”儿子眼里都是恐惧,惊呆得一动不动。婆婆看不过去:”孩子说是想等你回家才睡,孩子已经一周没见你!“心里又是一阵愧疚。那段时间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外出孩子未起床。
在孩子的整个童年,好像都找不到孩子大声欢笑的瞬间。整个印象就是孩子永远孤零零地立在旁边,想让我陪他玩却不敢开口。而我不是在电脑前埋头工作,就是找人谈事,甚至过去为了办事把当时仅2岁多的他晾在广场,偶尔回头看看他是不是还在,他怯怯的样子不敢参与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却也不敢离开半步,那身影永远烙在我心里。
到孩子上了小学,性格变得非常内向木讷,也比较容易动怒,有时甚至会偷偷地哭泣。我的事业终于有收成,但对孩子的内疚感就像疯长的野草。我日渐放手手头的事情,决心弥补孩子,我以为就像每一位先苦后甜的创业人士一样,所有都会好转,没想到如此的规律对孩子不可行。
现在我天天早上会送孩子上学,下午5点会按时接儿子放学,晚上我也尽可能做到自己做饭给孩子。但我跟儿子中间好像一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墙,我越是热情似火,孩子一直对我冷淡的。孩子越是对我冷漠我越是想把心都掏给他,只由于我在他最需要母爱的几年把他晾一边,大概那是孩子对我的惩罚,慢慢地就会变好,我时常如此跟自己说。
每当孩子想买什么我都尽可能满足,大部分时候是把钱给孩子让他一个人到商场买,买完剩余的钱孩子自己当零花;我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衣服,并非为了炫耀,而是不想孩子在同龄孩子面前抬不起头;孩子在外闯祸了,出于内疚我一直都没批评,只不过代替孩子去道歉……
我的好并没换来孩子的乖巧。孩子写作业不认真,说一句都要暴跳如雷把作业撕掉;让孩子按时睡觉,他会生气跑进卫生间关门打游戏;告诉孩子不可以玩太长期电脑,孩子会把鼠标键盘都踩烂;有时实在忍不住批评了一句,7,8岁大的儿子居然还会滚地哭闹,内疚让我赶忙跟孩子道歉。后来意识到不可以无原则地过分娇纵孩子,在孩子打烂了邻居的窗户后让孩子罚站,孩子打开门就离家出走……后来孩子找回来了,我却感觉到很无助,孩子已经无法教育,我了解所有都是自己导致,但如此的恶果自己却没有办法。
婴幼儿说,每一个孩子从出生时都是一个个小天使,没什么孩子天生是坏孩子,坏孩子都是不尽责爸爸妈妈养出来的。在孩子最需要妈妈伴随的几年,作为爸爸妈妈丢下了孩子拼事业,以为年幼的孩子只须吃得饱、睡得好就是成长,这是很错误的观念。孩子不是布娃娃,他们是有情感有意识的生命。即便是不小心怀孕,即便你们对小生命的到来没丝毫的筹备,既然你决定把他们生下来,就意味着责任,由于孩子重点的阶段只有那样几年,0~6岁,错过了这几年,无论怎么样弥补可能都是白费。由于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伤害已经形成,由于你们的忽略,他们也非常难培养好性格的孩子。
当如此的几年流逝了之后,假如爸爸妈妈醒悟过来内疚了,绝对不能让愧疚感蒙蔽了眼睛,这是不少爸爸妈妈常常犯的错误。这情形就好似爸爸妈妈辜负了孩子的某个需要,会故意加倍补偿,滥爱甚至超越了孩子的需要。即便孩子的性格特点已经不如意、或者他们已经对爸爸妈妈心存怨恨,也尽可能要把孩子培养有用之人,而不是把孩子置身于泛滥的爱中,不然你就真的是对不起孩子了。不过分娇纵、有原则、适可而止,让孩子了解父母爱自己,却又有规矩,这才是正确的婴幼儿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