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真相君,来源:留学的真相(ID:liuxuedezhenxiang)今天大家来批判商科,恳请各位看完文章再发表看法。
批判不代表全盘否定,偏颇不代表没价值。
现在的商学院已经背离了刚开始成立时的梦想。
对于商科教育特别是商学本科问题的声讨,近些年来充斥着美国乃至世界每个媒体。
郎咸平说:“我当了一辈子商学院教授,我跟我家人讲大家都不准去海外读MBA 或者EMBA,绝对费时。”
商科热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已经滋生了不少商科毕业或在读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生怕我们的身价受影响,但,事实和数据却很顽固,一直在证明商科是在误人子弟。
1学术的漂失
既然是批判就得有理有据,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Academically Adrift:LimitedLearning on College Campus,中文翻译过来《学术的漂失——大学校园中有限的学习》,作者是两位美国社会学家。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报告与严密的逻辑,来证明目前的美国高等教育教水平每况愈下,每年给很多不学无术的毕业生发文凭,更是用了大量的篇幅讨论商科教育的问题。
譬如,这本书里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和其他专业相比,商科学生总体课外学习时间最少,和教授的课外接触次数也是最少。
在对美国24所高校做的学习评估,这个学习评估主如果对学生阅读写作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大学头两年人文、科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进步显著,商科学生的进步最小。
而美国大学的商科毕业生,无论是起薪还是15年后的事业中程年薪都相当低。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曾在商业节目Money Watch中列举出不读商科的八大理由。甚至有新闻直接写到:美国大学商科学生是所有专业中最傻的学生。
听到这,估计不少商学院的同学开始砸屏幕了。
其实,对于商科教育特别是商学本科问题的声讨,近些年来充斥着美国乃至世界每个媒体。
2商学院——荒疏的专业
《纽约时报》有过一篇长篇报道,标题是The Default Major: Skating Through Business School ,中文的翻译是《荒疏的专业——滑过商学院》。报道就讲,北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在给商科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不少人根本不念书(这里讲的可都是美国学生),考试也非常难通过,最后不能不减少困难程度。
薛涌老师,就是大家之前推荐的这本《跟着薛涌留学去》的这本书的作者,他在坐落于波士顿的萨福克大学执教。
有一年他开了门《帝国与全球化》的课程,第一天来上课发现课堂有80%是商科学生,为何会有这么多商科学生来上这门世界史课呢,原来学校是为了让这类商科生多修点文理方面的课程,打牢基础、发展眼界。但这类学生的表现让薛老师非常失望。
有一次一个歪戴着帽子的学生,四仰八叉地坐在第一排,直接对薛老师说:我只对赚钱有兴趣,你这课如何让我赚钱。还有些学生直接问期末成绩能否拿A,更有人到期中考试还没有动过教科书。
薛老师曾一怒之下给全班1/3学生不及格,然后这类学生仗着人多势众到处去告状,虽然也没告出什么结果,但这薛老师最后不能不改变教学方法。这个薛老师执教的萨福克大学可算是美国中等偏上的大学。
说实话,看完这类材料,再想想周围过去读商学院的学生,然后我又采访了下周围一帮学商的同学,仿佛是那样回事儿,在这里不是想针对什么人或是学校,而是想把商学院常见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
大家可以来解剖下商学院,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
3小组做项目培养了多少混混
我有一次问一个在美国商学院念书的同学,你这个专业读下来最大的收成是什么。她说小组讨论这个形式好,团队协作,大伙思维活跃,说有一门课是四五个人在一块打游戏,训练了大伙的默契配合;
还有课堂陈述就是presentation,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了不一样的风采。
说到这个小组讨论和presentation,恐怕是不少人不同中西方教育的第一印象。
美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但在教育上,美国特别强调团队配合,特别是体育。但有时这种团队小组做项目,常常能培养出很多混混。
我有个学传媒的朋友和我说,说有一次小组协作拍片,按道理是分工合作,你做摄影,我写剧本,他做导演,结果是从写稿到拍摄到剪辑全是我这朋友一个人完成,由于其他几个人什么都不会,最后打分则是小组集体打分。
商学院则把这种弊病进步到了极致,你在校园里会常常看到商学院的学生西服革履在教室里小组讨论,集体研究,案例剖析,再配合炫酷的PPT,形式上风光无限。其实,学生个人能力并没得到任何提高。
你想想,一群20岁上下的学生,被需要剖析一个企业的成败,然后集体写出一份报告,提出企业将来的进步策略,再用PPT进行一个课堂陈述,总是只有极少数学生细读和剖析资料,大部分人小组讨论只不过到场即可,甚至不到。
至于PPT演示,学生的目的和逻辑是把问题表现的简单明了,让大脑最简单的人也能理解,除去学霸,大部分学生是不念书,不去碰繁琐的数据剖析,不进行复杂的思辨的,就会做傻瓜相机般的PPT,最后连应对标准化考试的能力都不拥有,商科班成了婴幼儿园。
大家微信群里有个商学院的同学和我说,他周围大多数同学来读商科,只想着运用各种办法通过考试,除去会计、数据统计等专业可能还相对难一些,那些市场推广,商业管理,物流管理这种专业老师基本都让过,毕业很容易。学生对专业本身一点兴趣都没。
目前层次越低的大学,商科的比重越重,尤其是那些靠学费吃饭的大学。每年GRE、GMAT这类标准化考试成绩中,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分数不只垫底,而且跟其他专业差距很大。
4商学院的演变
目前一定有人要反驳,立刻就提到沃顿商学院,这可算得上美国的一流商学院,类似的还有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但这类牛逼的商学院极少提供商科的本科课程,但即便是美国最精英的高中毕业生也只有极少数肯读商学院。
其实大家反省一下沃顿创立的历史及其目的,大家就发现目前美国大学的商学本科教育,大多数都背离了沃顿的理想。沃顿的打造恰恰不是鼓励青年早早经商,而是为那些立志经商的青年提供人文和科学方面的教育。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非常快进入经济高增长期,就是所谓的“镀金年代”,世界不少著名大企业家什么卡内基,洛克菲勒,摩根,福特,都是这个年代诞生的,
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传统的雇主亲自经营的家庭模式没办法应对,需要雇佣一个经理阶层;企业的经营也愈加复杂,过去那种学徒的教学方法已经没办法满足企业需要,所以当时的私营商业学校崛起,就是用所谓科学的办法来练习专业商人。
商业学校的存在,还有个更要紧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企业家赚了钱后,还想要有地位,争取被社会所尊重,成为社会领袖,就需要要学习文化和科学,就像英国商人有钱之后要把自己塑造成绅士的道理一样,你得把自己包装成社会财富的监护人,而不是吝啬鬼。
你要叫人了解你不是在单纯地做买卖,而是把经营打造在科学的基础上,你说赚钱其他人会看不起你,你要说我是按科学办事大伙才会服气。
由于科学在当时被公众视为是没利益偏好,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你看国内古有四民: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最让人瞧不起,直到目前还是有不少企业家还要去念个MBA,当个政协委员,都想被社会真的认同,或是连接更多资源,企业家做慈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早期商业职业学校就开始升级换代,模仿医学院和法学院的模式,把之前商业技术学校里的商业练习、赚钱的技能,打造在科学的基础上,当时沃顿商学院最大的革新也就是:
把商业教育镶嵌在大学文理课程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框架之中。沃顿商学院目前本科生的一半课程都是传统的文理课程,而不是仅仅告诉你点赚钱的技术。
沃顿的打造,主如果针对极少数精英阶层提供服务的,它事实上是把商学院逼格抬高了,使之符合大学的学术标准,不再是教赚钱技术的培训。
5高等教育并不合适每个人
那为何目前的商学院,不少成了低端的职业培训学校呢?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最早的商学院就是职业学校,去上课的都是那些小商人,他们大多是地道的体力劳动者,犯不上在书本上动脑子,他们来学学算账、学学市场推广就为了如何更好的摆摊卖货,这帮人就和目前课堂里懒惰散漫的只能做简单PPT的学生其实是不同年代的一类人。
不是歧视这种类型的人,而是他们就不合适同意高等教育。目前只是把这类商业技术学校放进了大学,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商学院而已。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缘由是世界高等教育的进步,本身在不断实用化、平民化。商科教育则是这种实用专业的要紧一支,其劣质化倾向体现的也最为紧急,他成了那些大量对教育没太大兴趣、把高等教育当成职业培训的学生、父母上大学拿学位的直通车。
薛涌老师过去猛烈地抨击过商科教育,在网上遭到不少商学院师生反抗议,人家就问薛涌,你竟敢说商科病入膏肓,有哪些凭据?
薛老师回复道:商科热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已经滋生了不少商科毕业或在读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生怕我们的身价受影响,但,事实和数据却很顽固,一直在证明者我的看法的正确性。
不信就来读读《学术的漂失》这本书吧。
最后,假如你正要申请商学院,第三郑重劝告你,三思而后行!
扫描上方微信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