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要有我们的梦想,而不是活在其他人给你编织的梦想中。那样今天,大家来给大伙推荐四个有关于梦想的故事吧!
故事1、
学习成绩一向拔尖的CC,在家是一个乖乖女,在学校是一名模范生。小学,初中到高中,她的表现一直这样,简直无可挑剔。然而,CC却在高考考试的时候,意料之外发挥失常,最后与自己理想的复旦大学失之交臂。
开始无人了解她为何高考考试发挥失常,但在后来与她的交流中,了解了,她的高考考试失利看上去偶然,其实却是一种势必。
CC从小没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一直以来CC的表现都让父亲很认可,也成为父亲的骄傲。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亲一直生活在没生男孩的失望之中,于是便把CC当成儿子来抚养,将所有期望都寄托在CC身上,期望女儿能为他争口气,考上号称中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
然而,CC我们的梦想是考上复旦大学,这与父亲期望的北京大学相差甚远。不但没在一个城市,而且善于的范围也完全不同。本来,根据她平常的发挥,考上北大也好,复旦也好,那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然而在父亲的梦想和她我们的梦想之间,她变得优柔寡断。是为了父亲的梦想舍弃我们的梦想,还是坚持我们的梦想不妥协?
这种优柔寡断,最后让CC在高考考试场上失了利,也让她与父亲的梦想学府北大和我们的梦想学府复旦都失之交臂。
表面上看着,父亲有梦想没错。但,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要自己去追寻,只有弱者才将达成自己梦想的期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故事2、
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美国超级巨星。大伙可能看到的都是她功成名就时的光环,却不知,在她成长过程中,童年最让她感觉痛苦。成名之后的布兰妮癫狂了:背叛正牌男朋友贾斯汀,与坏小子瞎搞,亲手剪掉自己那迷人的秀发,看着镜子中光头的自己喃喃自语:母亲会疯掉的。在治疗中心,布兰妮一边疯跑一边喊:我是冒牌的,我是冒牌的!
大伙不了解她如何了。但,大家可以从她的话语中找到答案:最痛苦莫过于失去开心的童年。布兰妮母亲有个明星梦,但却无法自己达成,于是决定在自己女儿身上找补回来。布兰妮2岁时,母亲就携带她四处奔波,探寻各种机会想将女儿送上荧幕。最后,母亲的梦想达成了,布兰妮成了天后,代价却是将女儿美好的童年给葬送了。
母亲没问过布兰妮的梦想,其实她的梦想非常简单,就是做一个普通的女生,拥有开心的童年。
成名后的布兰妮那些看上去疯狂的举动,其实都在强力说明一点:毁掉母亲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梦想,去追寻我们的梦想。
剪脱发的时候,她嘴里念叨母亲会疯掉,其实就是在做自己生活的主;毁掉所有看上去正常而美好的地方,其实是由于她将这所有美好与母亲的强加梦想画上了等号。
为了达成我们的梦想,她正式向母亲宣战。
故事3、
大约40平米的二居室,两张床,一个书厨,一个书桌,一个饭桌,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这类家具是kally家的所有家当。
Kally母亲在陪读,为了能让她有一个高效学习环境,母亲一直和她凑合着一块住,从小学到初中,学校离家近,还能同时兼顾家庭和孩子学业。现在到了高中,学校离家远了,母亲只能舍弃家庭,在学校附近租起了房屋,丢下自己朝九晚五的工作天天早起晚睡,无微不至地照料kally的衣食起居。虽然非常辛苦,又要额外支付房租,家的事儿也完全差不上手。但在母亲看来,只须Kally能顺利考上重点大学,全家所有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Judy儿子今年上四年级,开学时为了儿子转学到省城,她向公司请了假,提前两个月在一小学附近以2000元/月的租金租了一套房屋,装修一新。但开学了,孩子却没考上那所小学。无奈,Judy只好另外找了一所学校,租了一套房屋,专心陪10岁的儿子在省城借读。
现在的中国社会,愈加多的家庭选择给孩子陪读,有些父母不惜舍弃我们的工作,专职陪读,有些甚至举家搬迁,另谋生计,只为孩子求学。
前几年因自杀震撼全国的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读本科时母亲跟着她,读研究生时母亲仍然跟着她。跟着她干什么呢?
其中一个要紧是什么原因,跟着她去见证自己梦想的达成。
故事4、
大伙可能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小时候学不了钢琴的母亲,童年不可以踢足球的父亲,他们可能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加入自己未能达成的梦想,让孩子替自己圆梦。父母们如此做,或许是期望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然而,这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的结果么?
有时候,爸爸妈妈对大家的期望是美好的,但推行出来的结果却是不好的。CC最后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布兰妮也没掌握用高雅的方法去追求独立。可能,在CC和布兰妮的意识中,违背父母的梦想是对他们的背叛,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会经过痛苦的挣扎,最后哪个胜利了,结果就会偏向哪一方。
然而,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梦想。
没哪个想活在其他人的梦想里,就算这个梦想最后达成,就算这个梦想令自己站在世界之巅。
然而,中国人极少有人活出了我们的梦想,甚至有的人不敢去尝试活源于己的梦想,却期待其他人替自己活出梦想。
中国式家庭中,孩子与爸爸妈妈最容易见到的一个冲突,就是爸爸妈妈一直期望孩子能达成我们的梦想。而他们自己却苟且地活着,没梦想,生活也惊不起半点波澜,而把达成自己梦想的期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如此做,其实对孩子来讲,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爸爸妈妈的期望和梦想会成为孩子的负担,让孩子从小就背负起生命的重担;其次,孩子我们的梦想被抹杀在摇篮里,没地方施展,无法达成,不能不携带巨大的抵触情绪,被迫去追寻爸爸妈妈的梦想。
孩子,不要活在其他人的梦想里,活源于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