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省生产本钱,一些企业打起了未成年人的主意,超时劳动、克扣薪资……孩子们遭受着剥削。尽管国家颁布了有关法律法规禁止企业非法用童工,然而,各种有关童工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面对“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法律红线,企业为什么依旧底气十足、无所忌惮?
非法雇用“童工”现象,不容小觑
什么孩子做了“童工”?
◆ 职业院校把学生当童工用
在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视频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说,近期从有关途径获悉,有的省份的中职学校把学生当作便宜劳动力,送到低端企业去实训实习。要了解,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年龄未满18周岁,处于未成年人阶段,把他们作为便宜劳动力送到企业去顶岗实习,紧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留守儿童成“黑作坊”童工
2009年11月12日8时左右,贺州平桂管理区公会镇双洋村27组村民谢庆岁组织材料,在杨会村1组杨万文家里借助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非法加工爆竹,发生爆炸事故,致使当场死亡1人,受伤13人。1名伤者在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于12日22时30分死亡。在14名事故受害者中,除1名伤者为61岁的老人外,其余13名均为杨会村植杨小学在读学生,其中11名女孩,2名男孩。据有关部门调查,事故死伤的13名小学生最小的7岁,最大的15岁。两名犯罪嫌疑人为减少本钱谋取暴利,居然雇用本村小学学生借助上学和放学前后时间,在“黑作坊”无证非法生产爆竹。>>
童工主要集中在什么企业?
现在,一些小微企业因订单不确定、管理不健全等原因而用童工的状况有所抬头。调查发现,这种童工问题集中在包装、加工、玩具、电子等手工计件行业,并呈现出封闭化、分散化等隐蔽特点,屡禁不绝。 >>
小微企业非法用童工为什么屡禁不绝?
禁用童工,法律有什么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禁止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每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规范给予处罚;在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合用童工的,根据《用有毒物品作业场合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根据每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规范,从重处罚。>>
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与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用不满14周岁的童工,或者导致童工死亡或者紧急伤残的,根据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非法用童工现象为什么屡禁不绝?
尽管国家明令禁止,政府严厉打击,童工现象仍屡禁不绝,并呈现出分散、封闭等新趋势。缘由主要表目前以下三方面:
◆ 熟人介绍,“以工代管”
来自湖南的小企业主付强称,自己之所以会用一些童工,是由于熟人、老乡互相引荐,“碍于人情,不少介绍人本身就是企业的老职员,也不担忧举报。”对企业来讲,不需要交五险一金,也不需要签协议,还照样干活,非常省事。 >>
◆ 劳务派遣,蒙混过关
在东莞北栅栏书院街,一家标有“好民劳务派遣”招牌下,3名未成年人等待招工。来自广西的姓何的小伙子说,他今年15岁,随爸爸妈妈来东莞找工。当他被提醒未满16周岁到工厂打工是违法行为时,旁边一名工头插嘴道:“找个跟他长得差不多的人的身份证就好了,弟弟用哥哥的,妹妹用姐姐的非常常见。” >>
◆ 管理不善,有机可趁
童工之所以集中在小微企业,一大缘由在于这种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管理不完备,“老公跑业务,老婆管财务”。东莞人力资源监察副支队长潘石鹏说,不少企业的人事、财务、档案、会计集于一个人身上,有的企业职员的身份准入管理,直接由门口保安负责筛选。 >>
“童工”现象,触碰了哪个的痛点?
痛点一
用童工,是国家法规明确禁止的行为,但企业对此不当回事,执法部门竟束手无策。法网“疏而有漏”,用童工可以放胆地干。在输入地那些近乎公开的“童工市场”,在输出地四川凉山,不少人都了解地了解工头拐骗童工的现象,可就是从来没公权部门出面干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