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面对手机“奴隶”我该怎么样教学

   日期:2024-08-07     来源:www.gfcctb.com    浏览:608    
文章简介:近期,笔者召集所教大一班级的部分学生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本想采集到本学期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学习状况与下学期开设选修课的建议,可当这群学生坐在我面前时,一个个都低着头,跟正式上课一样,不愿开口。本以为可以获得不少信息,却又成了我自己的“...

近期,笔者召集所教大一班级的部分学生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本想采集到本学期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学习状况与下学期开设选修课的建议,可当这群学生坐在我面前时,一个个都低着头,跟正式上课一样,不愿开口。本以为可以获得不少信息,却又成了我自己的“独角戏”,尽管我尽力鼓励他们开口,甚至扯开以上话题,聊聊大学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极少主动表达自己。   

一次座谈会就如此在无聊中结束了。当然,这不是首次,作为班主任,之前我也在另一个班开过班会,同样他们也极少说话。这并非我自己的感受,有同事也遭遇见了类似的“冷场”。面对面交流不可以,我不能不转战网上,我把想要知道的问题分别发送给了20多个学生,几乎全部收到了回复。从他们的回复中,可以看出在网上交流的任意、自由和放松,还夹杂着各种调皮、作怪的互联网表情,有些甚至还发送一篇类似“长微博”的考虑过来。

事实上,这种现象好像已成为一种正常状态,不管哪位教师在网上发布一条状况,底下学生的回复和评论总是都好像无拘无束、无话不说,但一回到现实,师生却比较容易变成“最熟知的陌生人”,彼此内心像是隔了一层屏障,非常难打开心扉。有学生甚至跟我说,“老师,还是网上说吧!有的话目前不便捷说。”我注意到,他们在网上发过来的内容,也并没涉及太多的隐私问题。

另一个现象,天天课堂教学的课间休息时间,在过去没智能手机的年代,可能不少人会在班里喧闹,有些则趴在课桌上小睡一会儿,偶尔有几个学生还会到走廊上散散心,或是极目远眺,随意聊聊,而现在,更多的学生则赶忙打开手机,静静地浏览各种聊天软件,回复各种留言和信息,有些学生脸上甚至还会忽然露出笑容,那估计是他们的回复让他内心一悦,好像大伙都习惯了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日常的交流正在降低。

中国年轻人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2098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1.8%的受访者觉得过分依靠手机而忽略当面交往的现象常见存在,55.7%的人觉得这会使人的现实交流能力变差,46.1%的人觉得会使生活圈变窄,29.9%的人表示会陷入更深的孤独。

手机真的让大家面对面交流和交流能力变差了吗?我困惑的是,难道将来所有问题都要放到网上去讨论、解决吗?尽管通讯技术给大家带来了各种交流的便捷,大家不出门便可达成信息交流上的便利,但冷冰冰的文字传递的只不过信息,却未必有温度,未必有情感,根本没办法取代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师生一同创造出来的环境——现场感、即视感、参与感和满足感。教书育人,没比面对面交流更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只不过,如此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比以前确实也少了不少。

然而,当我问及学生们周末最常去的地方是哪儿?不少人不约而同地回答:“宿舍。”待在宿舍能做什么?不需要想,无非还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休闲方法。周末,校园里本该是活跃着运动、休闲的身影的地方,目前也变得“人烟稀有”。

手机、网络在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的同时,好像也在侵蚀着大家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当下更多的教师、学生则是主动同意手机的“绑架”。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让学生放手手机,多参与户外活动,多和日常的人交流,不充当手机的“奴隶”,大学习管理者、教育者更应该深思自己是否已经紧急“缺位”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