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日期:2024-08-06     来源:www.tcdcdw.com    浏览:749    
文章简介:篇1: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不少孩子做作业容易出错,或看不明白题意看错题意,看题就做,结果总是一做就错,简单的题目也是如此。而当一个学生有认真审题做作业的习惯,作业错误率就会减少,准确率相应的提升会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篇1: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不少孩子做作业容易出错,或看不明白题意看错题意,看题就做,结果总是一做就错,简单的题目也是如此。而当一个学生有认真审题做作业的习惯,作业错误率就会减少,准确率相应的提升会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孩子上大班或刚上小学,不少字不认识,不可以自己读题,需要爸爸妈妈帮忙识读题目,这个时候是爸爸妈妈培养孩子认真审题习惯的好机会。

  怎么样教孩子做作业掌握认真审题?分4个步骤来:

  1、爸爸妈妈自己用手指指着题目的字读一遍,叫孩子跟着你读一遍。

  如此做有哪些好处在:在你指读题目的时候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能加大孩子对文字的识读能力。低龄儿童的识记能力特别强,常常用手指指着字读,时间一久,不少没学过的文字就认识了。

  2、问孩子题目的意思?叫孩子用口头复述一遍题目的意思。

  假如孩子还没有理解了解题目的意思,你带孩子速度慢一点再读一遍,这个时候一般都能弄懂。读题讲题的目的是加深孩子对题目的印象与正确理解,降低做题错误与粗心,还可培养孩子语言的复述与表达能力。

  3、弄懂题意将来,叫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再读一遍,然后开始做题。

  进一步提升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印象,如此做孩子识记题目中的文字帮助很大。读题读得好等于读故事,一样有趣,读多了,不少字就自己认识了。假如遇见孩子读两遍还弄不懂的题目,引导孩子再读一至三遍,当孩子理解了解后爸爸妈妈必须要积极一定孩子的表现与进步。通常来讲四年级以下的题目,只须读题三遍以上,绝大部分题目孩子都能理解准确,都会做。

  4、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持续给孩子鼓劲,掌握等待,并慢慢放下。

  在培养孩子认真审题习惯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身边必须要维持耐心,要等待孩子的成长,同时不断给孩子正面鼓励。待孩子已能自己读题并能认真审题时要开始慢慢脱离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独立做题的习惯,放开爸爸妈妈的手,这个时候孩子就能掌握独立考虑与钻研。

  这4个步骤看着文字挺多的,不少父母或许会觉得如此做会非常耗时间和复杂,那只不过你心理的假想,真的你做起来时是4个步骤,一气呵成。而且会比以前更节省时间和精力。由于:审题准确,错误率就会非常低,孩子用在检查作业和你反复唠叨孩子做得不好的时间就会很多降低。

  认真审题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后,成绩就会提升上来,并能打造孩子好的学习自信心。这个时候你好,孩子也好。

篇2: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总会存在如此或那样的不好的学习态度,为此,不少爸爸妈妈都非常头疼,不知怎么样下手。听听网友如何说,从学习方面议好习惯是怎么样培养的,期望读者能从这类简短的介绍中借鉴一些可用的经验。

  讲述人:梧桐树

  好习惯:做作业

  好办法:与孩子一块定计划

  怎么样让孩子培养好的作业习惯?我结合我们的经验之谈,汇总了什么时间经验。

  第一,充分依赖孩子。作业要靠孩子来完成,所以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必须要和孩子一块制定,充分听取孩子的建议。计划制定好将来,怎么样严格实行计划是计划能否成功的重点,父母要带头遵守,不可以在孩子已经完成计划的状况下,又节外生枝,得寸进尺。同时,父母也要督促孩子遵守计划。当然,这个过程会有反复,最初几天孩子可能还有点新鲜感,会认真遵守,可一段时间后总是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充分的耐心,计划要严格实行下去,挺过这个阶段,将来必然会轻松不少。

  第二,充分相信孩子。譬如说默写的作业,我从来不监督。孩子来告诉我要默写了,要我去看着他,我就会对他说:“你一个人去默写吧,父母相信你,你肯定是诚实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充分信赖的感觉,从而勉励孩子认真地诚实地去做完作业。

  第三,充分理解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必须要留有空间,要充分地考虑到给孩子玩的时间,只须做好作业,就让他尽情地玩。有时,孩子也会拖拉,这个时候我就会给他讲三心二意的故事,告诉他反正这点作业是要做掉的,你拖拖拉拉,是在拖自己玩的时间。最初,孩子可能不太理解,但经过几次,就慢慢地懂了,了解做好作业再玩才能玩得更高兴。如此就会促进孩子又快又好地做完作业,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给孩子一个适合的空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盘旋上升的过程,让孩子每天有所进步是不现实的,进步和退步交替出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给孩子一个是我们的空间,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由波动,不管进步还是退步。父母只须把握一个向上的趋势就好了。

篇3: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对症下药,让孩子按时做完作业

要培养孩子按时做完作业的好习惯,第一需要知道孩子不喜欢做家庭作业是什么原因。这类缘由可能包含磨蹭、贪玩、作业量过大或困难程度过高,与不好的的学习态度等。针对不一样的问题,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一样的方案。

比如,对于磨蹭的孩子,可以拟定时间表,从天天的时间规划开始,渐渐过渡到一周的时间规划,并确保孩子遵守这类计划,以帮助他们形成好的习惯。在拟定时间表时,应与孩子进行讨论和协商,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孩子的同意度。

对于贪玩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帮助他们端正对待作业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按时做完作业是他们的责任,并提升他们对作业重要程度的认识。假如作业困难程度太大,爸爸妈妈可以提供适合的帮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同时,爸爸妈妈还应评估孩子的作业量,假如作业量过多,致使孩子没足够的休息时间,应准时与老师交流,以适合降低作业量,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放松时间。

适合给孩子一些奖励和表彰

当孩子不可以按时做完作业时,爸爸妈妈应该维持冷静,防止过度指责。过度指责不只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孩子的不想上学情绪和逆反心理。相反,爸爸妈妈应该探寻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办法,比如通过设定适合的奖励和表彰机制。

比如,假如孩子面对很多的作业感到无从下手,爸爸妈妈可以将作业分成小部分,并与孩子约定,每完成一部分作业,就能享受肯定的时间自由活动或观看电视。如此的勉励机制可以帮助孩子维持学习的动力。假如孩子可以按时完成全部作业并且水平较高,可以给予肯定的物质奖励。

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列出他们想要获得的奖励清单,如零食、玩具等,作为做完作业的奖励。

当孩子自觉做完作业时,爸爸妈妈应该给予积极的表彰,譬如“今天非常认真,做得非常不错!”如此的表彰可以勉励孩子第二天愈加积极地做完作业。

帮助提升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差和不喜欢做作业之间常常存在联系。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感到学习吃力,面对有困难程度的作业时就会不想做;还有一些孩子可能由于当天的常识没巩固,致使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懒于做作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采取按部就班的办法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当孩子的成绩降低时,不应一味地责罚,而应加大辅导,并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通过逐步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上进心,使他们可以主动做完作业。

篇4: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低年级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成为不少家庭的头号问题。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等状况时有出现,父母该怎么办呢?

  1、借助“限时鼓励法”来纠正。

  这个办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讲明。如第一认识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假如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父亲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一般情况下,孩子会乐意同意的。

  点评:以赏析的态度、以商量的语气、以勉励的方法、以有趣的形式,给孩子提可以达到的需要,给孩子提达成得了的目的,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须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假如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已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个时候,孩子或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点评:把孩子当孩子,去宽容去理解孩子吧,不要批评要提醒,不要指责要勉励。

  提醒父母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第一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不好的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即使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彰,至于作业水平是不是认可,是后一步的事。只须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可以如此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假如如此处置问题,不断不可以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假如换一种方法:“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非常不错,父亲第一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不过这儿仿佛做得不对,你一个人再去检查一下怎么样?”假如如此对待孩子,那样他必然会开心同意的。

  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只须孩子天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开心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可以性急。

  点评:千万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就改变,千万不要奢求孩子一下就变好!不好的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怪习惯的改变更不是一时半会,一定孩子点滴的进步,赏析孩子细小的亮点,做好孩子还会犯了错误的心理,做好孩子还会反复的的筹备,孩子就在犯了错误中,错误愈加少,孩子就在反复中,进步愈加大。

  2、借助“中途安抚法”来纠正。

  这个办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讲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父母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爱抚他的头,边说:“是否遇见了难点,做不下去了,需不需要母亲助你一下?”如此第一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一般情况下,孩子会说没难点会做,这个时候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非常聪明,立刻会做完的,母亲等着你怎么样?”这种办法,事实上第一是暂停了孩子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了解:大人在关注他,期望他快一点做完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打野的孩子,不可以在旁边一直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一直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不好的习惯。

  点评:孩子办不到时,你却要表彰孩子非常聪明,孩子非常急躁时,你却要表现得十分平静,确实非常难做到,真的非常难坚持,但要改变孩子,要孩子出色,这是唯一的选择,这是不变的法则,所以,再难也要去做啊,再烦也要忍住啊,为了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你不可以不去做啊,你不可以不忍住啊!

  3、借助“直接需要法”来纠正。

  假如上述两种办法都不管用,那样我想只可以用“直接需要法”来纠正。这种办法就是,事先认识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现在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假如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父亲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可以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一个人承担。当然,你感觉时间不够,目前可以提出来,大家再商定完成时间。”那样,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实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可以发火。要让孩子了解: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办法是不能已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获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觉得父母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篇5: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专家解析:怎么样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给检验办法 培养检验习惯

  老师心声: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学生作业不检查而致使作业错误率大幅提高的现象非常常见,尤其是小学的初始阶段。好的检验习惯,不只可以提升学习成绩,而且从长远看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1、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我的学生表现积极,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特别高,然而,孩子们在作业时错误却高的惊人,一直这儿错一点,那儿错一点,使得我批改作业时很担忧,他们是否听不懂呢,像如此下去,考出来会是怎么回事呢?携带这类问题,我找了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缘由剖析

  从问卷中我发现学生错误是什么原因有不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检验习惯。不少学生在检查题目时就是机械地看几遍,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表面上仿佛在看题,但实质上学生好像并没动脑,更没看到他们动笔去认真验算,仿佛检查只不过一种应对父母和教师的敷衍方法,并没达到大家理想中查错纠误的目的。检查成了一种形式,多么可悲。

  3、采取对策

  依据上述缘由,我尝试采取以下手段帮助学生。

  1、 明确检验目的,激起检验兴趣。

父母误区:学习任务等于家庭作业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由于不清楚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程度?把检验看成学习的一种负担。鲁迅先生过去说过:“不感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不感兴趣的地方,就没智慧和想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况参与到检验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感觉检验是一种负担了。因此,我应先帮助学生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日常不能离开检验,强化检验意识,激起学生检验兴趣。比如,老师常常要填写资料,每一次填写完身份证号码,我都要反复检查几遍,假如填写错了将导致非常大的麻烦。什么时间还用到检验?大伙以4人为一组互相说说。”生:“期末考试时,大家要认真检查校名、名字都写了没,不然密封改卷就找不到我们的试题了。”生:“天天上学之前要认真检查一下书本都带齐了没,不要忘带了,如果忘带了语文书或其他书,会干扰到听课。”生:“假如全家去旅游,出发前就要检查了解该筹备的东西都带齐了没。……师:“是啊!日常处处要用到检验,检验能帮助大家防止产生紧急错误,因此,从目前开始大伙就要培养好的检验习惯。”师:“那样,在计算完一道题后,要想了解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如何解决?”生几乎异口同声:“要验算。”……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变枯燥的检验为活生生地生活实例,使学生感觉到“检验”就在大家身边,明确了检验的目的——防止错误的产生,从而激起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产生检验的兴趣。

  做为教师,第一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所有”,要充分认识到检查的要紧用途。借助课余时间可以查找一些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因为粗心引起的紧急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学生了解检查的重要程度,端正学习习惯。也可以请一些父母来谈谈他们的领会和成功的经验,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进而激起孩子们进行检查的内在动力。

  2、耐心指导办法,学会验算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培养好的检验习惯,就要使学生学会验算的技能。

  低年级的同学因为年龄的关系,对各方面的把握总是办不到那样全方位,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状况。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再读一遍题,再校对一下数字等等。

  有些学生的检查,就是将做好的题目读一遍,这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题目是没帮助的,如“一个数除以7,商是8,这个数是几?”在讲评这道题时,分两个方面:1.你计划如何做这道题目?2.你会如何检查?如此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练习,提升知道题的正确性。学生也知道了如此的题目该怎么样检查。所以检查习惯的培养不能离开办法的指导。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先和小朋友进行估计,然后竖式计算,最后用手指着本子再算一遍。虽然我没说检查。但这实质就是检查。不少做的快的小朋友,很可爱的用小手指着本子在那轻轻的算。实质操作的过程中,成效还是很好的。

  检查的办法还有不少,如检验法,把演算结果带入已知条件里看是不是满足题目需要;逐查法,不只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用法是不是正确;逆查法,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算,看看是不是能回到题目原先的已知条件。只须在平常具体的题例中结合介绍这类题目的检查办法,会让孩子拨开不会检查的浓浓迷雾,找到合适我们的办法。

  3、进行勉励评价,增强自信心。

学生的作业到底应该由哪个批改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点,是获得成功的要紧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勉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表彰勉励法,即对于每次作业认真完成并自觉检验后,全部正确的同学给予表彰、奖励,到期末时累计获得小红旗数目前十名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起初表彰勉励法产生了肯定的成效,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一办法只对少部分学生有效,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奖励办法已无动于衷。针对上述缘由,几经再三考虑后,准时调整了研究方案,采取了第二种勉励手段。

  自评、互评相结合。

  具体地说,每次做完作业后每位同学先自我检查,再借助课余时间同桌互查,最后教给老师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到期末时评选出“最好同桌”并给予奖励。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这一办法成效很好,小学生具备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意识强,他们乐于争当“小老师”,个个认认真真地检查同桌的作业,发现错题还能准时告知同桌,帮助同桌订正。

  4、密切联系父母,巩固检查习惯

  与父母的交流中,我不难看出,父母也非常为难:一方面他们了解检查是孩子作业的一部分,但其次自愿不自愿地却承担的检查的任务。有些是由于孩子们完成作业后一副大事告成,拍拍屁股要走的架势,要他们检查,他们就推说检查过没错误,父母帮他们检查,告诉他们哪儿错了。尤其是有些孩子动作比较拖拉,等他做完作业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父母不忍心再费时,所以检查的工作就自愿代劳了。还有些父母是陪着孩子做作业的,一边孩子做发生了的错误,父母一边忍不住就告诉孩子有错了让他们订正,达不到孩子自己检出错误的目的。所以与父母一同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是有必要的。

  ①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时间过于紧张,不但不可以培养孩子的检查习惯,反而让他做事马虎、匆匆了事;反之,又会导致磨蹭拖拉的现象。让学生既能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并进行一遍左右检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一般小学初始阶段以1比3为好,也就是10分钟的作业量给30分钟。再往上,时间比率可适合降低。父母可参考这个时间进行督促。

  ②对待孩子要“耐心”。初级阶段,也就是最开始时,不只要让孩子明确检查的意义,父母还应和孩子一同检查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孩子指出错误的地方,渐渐帮助孩子打造起检查的习惯和信心。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培养“检查”这个习惯的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块对作业做检查。中级阶段,可以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但同时还留些空白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发现。再后来,告诉孩子有几处错误就能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高级阶段,只告诉孩子有错误即可,直到孩子自己全部发现为止,要强调的是,假如自己没发现并全部改正,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作业。

  ③必要的奖惩。当学生检查出错误后,可以给予肯定的奖励。而当学生检查不出错误时,父母也要能狠下心来,让其多检查几次,假如还是检查不出就要提出肯定的惩罚,如取消某些物质享受等。

  当然,检查是需如果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检查不是学习负担,而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保证。其实,“检查”这个行为是贯穿大家人类行为的每个环节的,大家时刻都在做着不一样的检查,只不过大家不大注意罢了。譬如“骑自行车”就是一个不断检查平衡的过程,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为何常常会用橡皮擦,就是由于突然他发现写错了,就快点把它改掉了,这实质也是检查。如此的检查已经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和意识了。

  笔者只不过期望孩子在完成作业或训练后可以进行检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刻意、被动的检查工作也将慢慢消失,而不会专为一项作业再做专门的检查。当自己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充满了真的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后,就不再为检查而费脑子了。如何达到如此的境界,就是要“检查”。换句话说:“检查是为了不检查”。

篇6:培养孩子好的作业习惯

  适合伴随三年级后放下

  孩子独立做完作业能力差,依靠心强,注意力不集中……37岁的杨女性说,儿子上小学三年来,从没自觉写过作业,父母得紧盯着,不然他就左顾右盼,拖延时间。“小学1、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学习的持久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限,爸爸妈妈的伴随是一种支持。”水果湖第二小学习语文老师鲁巧云说,伴随时,父母可在旁边专心做我们的事情,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大声吵嚷或听广播、看电视,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武汉高考考试文科状元樊晰心的母亲梁国姣觉得,伴随孩子做作业,重在引导他们培养好的习惯,譬如让孩子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找出错误,而不是帮他们纠错,“从三年级起,父母可逐步放下,让其独立做完作业。”

  父母建言

  怎么样让孩子独立做完作业

  怎么样提升孩子独立做完作业的能力?也有不少读者建言献策。

  为让孩子能独立并优质做完作业,汉口的赵先生特地设计了一张表格,天天让孩子自己在上面填写,自我监督。表格上面有“记下各门作业”、“独立作业时间”、“是不是整洁和准确”等栏目。日渐地,孩子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培养。“孩子不自觉,根源可能在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刘女性介绍,我们的女儿有段时间总惦记住动画片,做作业时不可以聚精会神,后来,她在家挂个光荣榜,天天哪个表现最好,就贴个小红花,她和老公、孩子的爷爷、奶奶全家大人都参与进去。慢慢地,孩子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独立做作业的习惯也培养了。

 
标签: 家庭教育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